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起算点/黄卫

时间:2024-06-17 13:17:4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5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李某自2008年6月1日起至2012年3月20日在宏达公司工作,期间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12年5月14日,李某向奉新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宏达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差额人民币20000余元。劳动仲裁委员会以李某的申请超过仲裁时效为由决定不予受理,李某遂因此诉至法院,而宏达公司以李某的申请超过仲裁时效为由请求驳回其诉讼请求。

  审理过程中,对李某申请仲裁的诉讼时效起算点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要求的双倍工资,属于劳动报酬,应适用追索劳动报酬的时效规定,即从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计算一年。第二种意见认为,双倍工资不属于劳动报酬,属于对用人单位的惩罚性赔偿。双方争议的时效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一年。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第一,关于双倍工资是否属于劳动报酬的问题。所谓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从用人单位应得的收入,体现的是按劳取酬原则,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工资,是为了切实保障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对用工后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者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采取的惩罚性措施,属于因用人单位违反法律的规定而承担的惩罚性赔偿,再者,如果属于劳动报酬,那么对于其他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来说,他们拿的劳动报酬低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违反了同工同酬的原则。综上,双倍工资应不属于劳动报酬范畴。

  第二,关于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起算点的问题。既然双倍工资不属于劳动报酬,那么其诉讼时效起算点就应当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即“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具体到本案,李某与宏达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即自2008年7月1日起至2009年6月30日止,宏达公司应当向李某支付双倍工资。法律具有公开性,因此自双方劳动关系建立满一年,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应承担的双倍工资支付义务应当明确,即可视为劳动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故李某申请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应自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止。

  本案李某时至2012年5月才申请仲裁,已经超过仲裁时效,其权利不再受法律保护,法院最终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作者单位:江西省奉新县人民法院 )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令第22号(废止下列局长令、公告和其它规范性文件)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令(第22号)

  根据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国务院第322号令)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规章制定程序的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令第二十一号)的规定,我局对现有局长令、公告以及其它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决定废止下列局长令、公告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现将目录予以公布。

  局 长

  二○○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废止的局长令、公告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一、废止的局长令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令第九号

  二、废止的公告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五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六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十九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二十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二十二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二十四号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二十六号

  8.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三十号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三十一号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三十三号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三十四号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三十六号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四十一号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四十三号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四十八号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公告第五十四号

  17.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第六十二号

  18.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第六十六号

  三、废止的规范性文件

  1.《关于代理机构备案的通知》(1985年4月19日)

  2.《关于〈专利代理暂行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1986年6月14日)

  3.《关于涉外代理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说明》(1987年11月16日)

  4. 中国专利局关于印发《专利管理机关处理专利纠纷办法》的通知(1989年12月4日)

  5. 《关于处理微生物菌种保藏问题的通知》(1990年6月6日)

  6. 《〈关于处理微生物菌种保藏问题的通知〉的执行办法》(1990年7月14日)

  7. 中国专利局关于印发《执行中国专利局(43号)公告中著录事项变更收取手续费的规定》的通知(1995年8月28日)


  一、案情

  2013年1月至3月,犯罪嫌疑人周某、赵某、李某、王某、刘某经过事先预谋,在西宝高速公路上利用租来的两辆小轿车,寻找大货车为作案目标,迫使大货车从慢车道向快车道变道,另一辆小轿车故意用该车的右前轮碰蹭大货车的左后轮,将大货车逼停在路边,以碰车为由向大货车司机索要高额修理费。对不愿交出钱财的司机,周某等人采取推搡、打耳光、用镢头打等暴力手段,逼迫大货车司机拿出钱财,大货车司机讨价还价后不得不交出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钱财;在其中两起案件中,大货车司机始终不愿给他们拿钱,周某等人就用小轿车上携带的镢头、铁锨等工具将大货车玻璃、大灯等砸坏后扬长而去。案发后,周某等人将所得赃款均分并挥霍。

  二、不同处理意见

  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周某、赵某、李某、王某、刘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该适用《刑法》第263条、第266条、第274条、第275条、第114条之规定,同时构成抢劫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故意毁坏财物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实行数罪并罚;第二种意见认为,应该适用《刑法》第263条的规定,构成抢劫罪。

  三、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的理由

  1、本案周某等人作案16起,其行为看似触犯了几个不同罪名,但不应数罪并罚。其中3起案件中,大货车司机对周某等人故意“碰瓷”的行为没有察觉,而以为其车真将小轿车刮蹭了,而向周某等人交出5000元以上的修理费,其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应构成诈骗罪;还有其中3起案件中,大货车司机发现了周某等人故意“碰瓷”的行为但不愿意按照他们索要的数额交出钱财,周某等人采取言语恐吓、威胁的手段强迫大货车司机不得不交出3000元以上的钱财,其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且多次敲诈勒索的行为,应构成敲诈勒索罪;其中6起案件中,因大货车司机不愿意交出一定钱财,周某等人采取暴力、胁迫手段威胁其交出5000元以上钱财,其以暴力、胁迫手段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应构成抢劫罪;还有两起案件中,由于大货车司机始终不愿意交出钱财,周某等人就用工具砸坏大货车的玻璃、车灯后离开,其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其中两种案件中,周某等人故意“碰瓷”后索要钱财未果而离开,其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由于周某等人连续作案10多起,其手段触犯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其目的又触犯了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等罪名,其行为符合刑法中“牵连犯”的特征,应择一重罪处罚。

  2、本案周某等人在高速公路上故意迫使大货车变道,在大货车变道的过程中故意用其车碰蹭大货车以造成碰车的假象,其采取的手段触犯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高速路是重要交通干道,车流量大、行车速度快,一旦某路段出现突发事件,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周某等人突然变速冲撞正常行驶的大货车,很可能使被蹭车辆因突然撞击或紧急避让失去控制,酿成车毁人亡的重大后果。从主观方面上看,周某等人驾车“碰瓷”时,明知其行为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对该危害结果采取放任的态度。其直接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因此,其行为符合刑法中“牵连犯”的特征。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多次抢劫构成抢劫罪的起刑点较重。首先,构成抢劫罪的一般情形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等8种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次,构成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构成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或多次敲诈勒索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从本案周某等人多次抢劫的行为性质来看,应择抢劫罪这一重罪处罚。

  4、周某等人在一年之内短短几个月之间连续作案16起,其中连续实施了6次抢劫行为,从特征上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连续犯的特征,即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以暴力、胁迫手段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抢劫罪),应当按照连续犯的规定,以抢劫罪从重处罚。

  综上所述,周某等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法定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作者单位:陕西省武功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