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长春市党政机关综合信息网络保密管理暂行规定

时间:2024-05-26 16:12:3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8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长春市党政机关综合信息网络保密管理暂行规定

吉林省中共长春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 长 春 市 信 息


长春市党政机关综合信息网络保密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长春市党政机关综合信息网络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长春市公共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及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长春市党政机关综合信息网络,是指市直党政机关建设的、通过专线与长春信息港(内网)联接,为本机关、本系统和上级党政领导机关提供信息和办公自动化服务的计算机网络。
第三条 凡与党政机关综合信息网络进行联网的县(市)、区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以下称接入单位),都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中共长春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主管全市党政机关综合信息网的保密管理工作。长春市信息产业局负责制定党政机关综合信息网的总体规划、网络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接入单位保密管理工作由本单位保密组织负责。
第二章 网络及信息管理

第五条 长春信息港党政机关综合信息网(内网)与社会公众信息网(外网)必须实行物理隔离。在长春信息港社会公众信息网上发布信息,应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本单位信息上网,须经单位主管领导审批;其他单位提供的信息,上网前必须经信息提供单位审查同意。
第六条 使用电子函件在社会公众信息网上交流信息,应当遵守有关规定,不得利用电子函件传递、转发或抄送国家秘密信息。
第七条 严禁接入单位将本单位党政机关综合信息网络终端直接或间接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相联接。
第八条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不得在与因特网或其他社会公共信息网相联接的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处理、传递。 第九条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设计、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保密要求,网络应当采取系统访问控制、数据保护和系统监控管理等安全保密技术措施。
第十条 接入单位建设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保密设施建设应同步规划、同步预算、同步实施。网络投入使用前,必须经中共长春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进行保密检查并批准。
第十一条 在党政机关综合信息网上传输涉密信息,应当采取加密措施。涉密信息要有相应的密级标识,密级标识不得与正文分离。

第三章 计算机设备及场所管理

第十二条 接入单位用于存储、处理、传递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应当配置经保密工作部门批准使用的保密专用设备,以防窃密和泄密。
第十三条 接入单位对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设备,应按所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标明密级,并按相应密级的文件进行管理。
第十四条 接入单位对存储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内的国家秘密信息应当采取保护措施。
第十五条 接入单位对存储过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设备不能降低密级管理。不再使用的涉密电子载体应及时销毁。
第十六条 接入单位对存储过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设备的维修,应保证所存储的国家秘密信息不被泄露。具体维修办法由中共长春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制定。
第十七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打印输出的涉密文件,应按相应密级的文件进行管理。
第十八条 涉密信息处理场所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和有关规定设立控制区,未经管理机关批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第十九条 涉密信息处理场所应当定期或者根据需要进行保密技术检查。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长春市党政机关综合信息网的保密管理实行领导责任制,由接入单位的主管领导负责本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保密工作,并指定有关机构和人员具体承办。
接入单位的保密工作机构协助本单位的领导对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保密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第二十一条 接入单位应根据系统所处理信息的涉密等级和重要性制定相应的保密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条 接入单位的保密组织应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密培训,并定期进行保密教育和检查。
第二十三条 凡违反本规定者,由中共长春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责令其停止使用党政机关综合信息网,并限期整改;整改后,须经其审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泄露国家秘密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进行处理,并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中共长春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中共长春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
长 春 市 信 息 产 业 局
2001年1月16日

关于对旅客带进的组合音响验放问题的通知

海关总署


关于对旅客带进的组合音响验放问题的通知
海关总署


据一些海关反映:目前旅客带进的组合音响的档次、价格差异较大,有的组合音响已发展到每套包括激光视盘及其兼容机等十余件。为了便于各关对旅客带进的音响组合按统一尺度验放,现对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组合音响系指非专业性音频产品,其功能配置可包括:调谐器(收音机)、电唱机、激光唱机、双卡录音座、图型均衡器、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环绕声处理放大器、扬声器(一对)、环绕声扬声器(一对)、卡拉OK混声器(有麦克和线路输入及混响和延持功能)。
二、对旅客要求携进带有激光视盘及其兼容器等超出上述限定范围的配套装置的组合音响,可分别作为组合音响、激光视盘及其兼容器等装置,按《限量表》第四项物品征、免税验放。



1990年11月23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定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定


皖政〔2005〕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活跃农村经济、加强城乡交流、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仍然偏低,路网结构不完善,养护管理比较薄弱,发展不平衡,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省政府决定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一、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目标

2005年,基本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农村公路改造任务,实现乡乡通等级油路,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开展“村村通油路(水泥路)”试点。加快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公路、国家商品粮基地公路和旅游公路建设。
2006年,全面启动 “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建设。
至2010年,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全省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形成与国省道干线网相衔接、布局合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农村公路网。

二、科学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

各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公路建设总体目标为依据,认真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村镇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区域干线公路网相衔接。要把农村公路建设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和行蓄洪区对外联系道路、江淮分水岭建设道路、矿产和旅游资源开发道路、国家商品粮基地道路建设统一起来,与农田基本建设、水利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统一实施。
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由省发展改革、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县交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编制。规划报市发展改革(计划)、交通主管部门审批,并报省发展改革、交通主管部门备案。规划批准后,应严格执行,认真组织实施,不得随意更改,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目标的实现。各地要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先近后远、分层次推进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建设计划。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计划,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统一下达。

三、多渠道筹措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公路建设筹资体制,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渠道。县、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建设筹资的主体,省、市人民政府给予资金补助。
加大省补资金筹措力度。决定将交通建设专项资金收入的60%、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的6%、公路(桥梁)资产经营权转让部分收益以及省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农村公路建设补助。对省安排的农村公路项目进行补助,其中县到乡公路每公里补助20—30万元,乡到行政村公路每公里补助10万元。安徽省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中心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省补资金的融资。
落实利用好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部补助政策以及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其它资金投入政策,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大申报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支农资金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各市分成的交通建设专项资金,大部分要集中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市、县人民政府每年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部分资金,也可从土地增值和资源开发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同时,千方百计降低农村公路建设成本,尽量减少各种费用,缓解建设资金的压力。
积极探索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捐资修路的办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公路建设。各市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应政策。
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各地和省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规定,不得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不得强行要求农民出工出物出钱,增加农民负担。对农民群众自愿出工、出资修建农村公路的,可依法加以组织和引导,积极给予鼓励和帮助。

四、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

县人民政府是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工程实施工作。要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规范审批程序。加强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尽量利用老路资源,在原有基础上改扩建,着重提高技术等级,增强晴雨通行能力,避免大改大调、大填大挖、多占耕地。要抓好示范性工程建设,不断总结和推广建设经验。
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认真抓好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一是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和施工质量,全面推行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做到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坚决杜绝擅自降低工程建设标准的行为。二是落实三级质量监督体系。在省交通厅质检部门的指导下,以各市交通局质量监督机构为主体,各县质量监督人员参与配合,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管机制。三是落实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实行政府领导负责制。工程竣工后,项目审批部门要组织或委托市、县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和评定,发现问题要追究责任。四是加强资金管理。财政、交通、发展改革、审计等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和审计监督,确保来之不易的资金足额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五是在公路建设中要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特别是通往景区、景点的乡村公路,在规划设计施工中,要注意保护建设好周边环境,公路设施要尽量与景区环境相协调。

五、建立长效稳定的养护管理机制

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省、市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全省和市辖区内农村公路的行政管理职能。县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履行辖区内农村公路管养的管理职能。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应有人员负责本区域内乡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制。
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农村公路管养机制,逐步推行管养分离,事企分开,组建养护企业,开放养护工程市场,推进养护市场化。推行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农村公路养护承包责任制,通过统筹建养、民养公助、自建自养等方式加强农村公路养护。村级公路的养护可以分包到行政村或承包给专业户。经村民同意,行政村可利用“一事一议”的形式筹措养护经费用于村级公路养护,也可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养护。县级交通部门要对乡村公路养护予以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和工作协调,加强检查、监督和考核评比,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能。
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要严格执行《公路法》和《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乡规民约,坚决制止侵占和损害农村公路的行为。加强对超限超载车辆行驶农村公路的管理。积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机制,保证农村公路发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加强和改善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领导

农村公路建设是系统工程、战略任务、紧迫课题,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抓紧推进。省县乡公路建设领导小组调整为省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协调和解决农村公路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要建立严格的农村公路建设行政领导负责制和目标考核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定期督促检查,确保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主动服务,努力在全省上下形成“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二月三日